日前,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公布了第二批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中国军民融合联盟”“全国公安诗歌诗词学会”“扶贫创业基金会”“中国人工智能协会”“中国健康工作委员会”“中国城乡养老工作委员会”“中国网络直播行业协会”“全球跨境电商协会”等42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列其中。 2月6日,民政部...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近日,媒体报道了赚钱类App的违法乱象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目前多个手机App以能赚钱为噱头吸引用户,其应用类型包括新闻阅读、影音播放、教育培训、输入法、健康运动等,有些App的下载量甚至超过千万次。但此类App的利润来源并不明确,有专业人士称,很多App是通过设置套路玩法来实现盈利,打法律擦边球,甚至...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2-10-07
端午节即将来临,哈尔滨市消协发布节前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和游客增强防范意识、谨防旅游陷阱、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食品卫生餐饮消费安全第一在节日期间,粽子将成为节日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消费者在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在购买端午食品时要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不要随意在地摊、流动商贩处购买。在餐饮...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2-10-07
中老年人最爱用微信,最喜欢看心灵鸡汤,最易被“免费领红包”骗……日前,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报告对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生活进行了多方面解读。 “免费红包”排中老年人受骗信息首位 中老年人互联网受骗的信息类型最常见的是免费领红包(60.3%...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2-10-07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作为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山西省食药监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李勇军提醒消费者,购买化妆品前可先查产品“底细”。辨别真假化妆品:一看二查三核对李勇军表示,“一看”化妆品标签和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合格的化妆品标签上应当用中文注明产品名称、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
专栏风险提示
诚信贵州  |   2022-10-07
冒充社保机构工作人员套取市民个人信息、让市民向指定账户转账,这样的诈骗手法并不新鲜。不少市民反映,最近接到了冒充社保人员的诈骗电话。骗子们所用的套路虽没什么新花样,但几乎都打着“医保停用”“社保激活”的幌子。其中,最常见的是,骗子称市民的医保卡将被停用、要激活社保卡,或是称市民在缴纳相关费用时出现异...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2月5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有3家药品零售企业违规,被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撤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 莱芜市雨泽药业有限公司和莱芜市莱城区宋埠大药店这2家药品零售企业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规定,不再符合认证标准,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药品医疗...
专栏风险提示
鲁中晨刊  |   2022-10-07
2018年权健事件引发出的保健品乱象备受社会关注。就保健品乱象等问题,有媒体在铁道大厦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田惠光,她曾任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田惠光表示:“我工作中接触保健品、保健食品比较多,卫生部出台了关于这一领域的审批办法,明确了什么是保健品、保健食品,另外还有严格的审批程...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2-10-07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