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跑断腿”,告别“等好久”,告别“重复交”!一份电子报告替代数十张纸质证明,企业办事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今年6月1日,四川正式推行经营主体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以下简称“信用代证”),标志着全省经营主体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可通过一份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原本需要多个部门出具的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这不仅是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实践,更是以数字化手段重塑政务服务模式,让“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的创新举措。
从数天到几分钟 “不敢相信”背后的惊喜
“简直不敢相信,以前跑几天才能拿到的证明报告,现在几分钟就能搞定,太省时省力省心了!”电话那头,泸州市兴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语气中充满了欢喜。
7月中旬,该公司在“信用中国(四川)”网站,不到2分钟就下载打印了一份《经营主体专项信用报告》。这份报告随即被提交给律所,用于办理公司债券发行事宜。
“过去跑一个证明就要半天工夫,现在几分钟就能拿到多项证明。”该负责人表示,通过“信用中国(四川)”网站查询下载,公司能一次性获得财政、经济和信息、安全生产等多个领域的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
在资阳,四川领行智享科技有限公司资阳分公司通过网站注册并下载了一份《经营主体专项信用报告》,用于上市申请。从查询到打印完成,一个地方、一台电脑、一键搞定。
四川蜀清汇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部分业务部门设在成都,因经营需要,项目经办人员经常往返于成都和泸州两地。内控审计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开具合规证明等业务,需要准备多项纸质材料到泸州各主管部门申请信用证明,既耗费时间又增加公司成本。”如今,他在平台上为公司注册账户后,可以随时查询、下载公司各项信用记录,再也不用两地奔波,节省了不少成本。
从一堆证明到一份报告 三大便利为企业减负
曾经,企业申请上市、融资或参与招投标时,常需提供多达数十项的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每张证明都需要单独申请、排队办理、等待审核,整个过程耗时费力。这种“证明困境”不仅消耗企业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也对营商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如今,伴随着“信用代证”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个困境将成为“过去式”。省发展改革委财金信用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了三大便利:一是取消申办材料,各经营主体只需使用自身社会信用代码即可“一键查询”有无违法违规记录;二是以“一纸报告”替代“一摞证明”,即一份专项信用报告可替代42个领域开具的无违法违规记录的纸质证明;三是达成“零跑腿”,经营主体无需再到各部门领取纸质证明。
为确保该项工作高效推进,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大数据中心,分别于5月22日和5月27日组织省级相关部门、有关单位和各个市(州)两次召开工作培训会,进行了系统培训和详细部署。
截至8月24日,全省已开具3026份专项信用报告。其中,7月15日实现单日破百份,8月1日实现单日突破200份,这个数据还在迅速增长。
从信用服务到信用代证 一盘棋背后的创新
“‘信用代证’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的一项专项工作,这项工作很好,非常好!”谈及我省的“信用代证”工作,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信用管理专业负责人李志勇喜不自禁。
李志勇教授表示,“信用代证”以信用报告替代传统的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极大简化企业办事流程,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办事便利度,进一步释放经营主体活力。该模式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能,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创业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实施方案》,9月1日起,将在四川省42个领域全面实施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未来,随着更多领域纳入“信用代证”范围,以及跨区域信用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四川企业将在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可信的营商环境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