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典型案例名单,重庆市北碚区《拓展“信易+”打造交旅融合新场景》案例成功入选。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交通运输委立足超大城市治理新发展阶段,贯彻数字重庆新发展理念,按照“123”工作思路,创新“信用+交通旅游”应用场景,为交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实践。
“123”工作思路的“1”是以“信用红利惠及辖区交通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为场景搭建出发点、立足点;“2”是以“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多跨协同集中力量和整合民宿、农家乐、酒店、景点等社会资源”为两大创新手段;“3”是以“打造重庆交通信用名片、助推区域乡村全面振兴、助力辖区经济发展”为根本目的。
聚焦交通企业发展,科学构建工作体系,构建“信用+”场景新机制。坚持诚信企业示范带动,北碚区交通运输委从信用等级、企业性质等6个维度,严选36家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第一批场景项目试点,激励和引导其他信用等级运输企业向信用A级转变,同时也为后续全区1200余家A级纳税企业参与,积累试点经验。
坚持科学制度保驾护航,北碚区交通运输委研究制定“1+1+12”政策配套措施,第1个“1”为1个方案,即北碚区《2024年“信用+交通旅游”实施方案》,第2个“1”为1个联盟,即信用交通旅游商家联盟。“12”意为12项优惠条款,即《北碚区旅游集散中心商品折扣条款》《环线内民宿住宿免押金条款》等,确保“信用+交通旅游”应用场景有章可循。
坚持多跨协同体系共建。为促进“信用+交通旅游”项目落地见效,北碚区交通运输委组织区发展和改革委、商务委、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召开交通运输企业联席会、商家景点联席会等各类会议14次,筛选出承诺优惠商家景区共计96家,企业及员工均可享受8至9折不同程度优惠,以及部分区域免费停车、景区部分路线免费搭乘等优质服务,最大程度帮助企业及员工节约出行成本。
聚焦整合社会资源,协同搭建应用场景,构建“信用+”场景新模式。围绕“交通+乡村旅游”“交通+特色产业”等内涵,北碚区提档升级环线“四好农村路”84公里,共建设观景站台5个、停车驿站10个、彩化路面30公里,串联街镇5个,助推沿线23个旅游点位和特色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北碚“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工商个体户注册达7300余家,同比增长9%。
公共交通运输“串线成面”,畅通信用场景消费循环。北碚区陆续开通江东片区公共交通线路29条,投入新能源车辆116辆,占比100%,享受“1小时免费换乘”政策,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全域通公交,线路覆盖A级以上景区景点12个,乡村景点104个。2024年,北碚“巴适”江东·1314自驾环线各类商家共计接待游客350万人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
社会力量“扩面成体”,助力信用场景共建共享。北碚区组织重庆市公运集团等企业共同谋划环线打造和消费场景布局,企业主动共享旅游线路、特色商品折扣等资源,按照市场运营规则洽谈商家、景点,为信用工作添砖加瓦。
聚焦数字赋能,打破信用数据壁垒,构建“信用+”场景新实践。提升诚信企业员工消费体验感,北碚区开发“交通运输诚信企业查询码”小程序,解决交通运输信用数据与景点、商家数据互通的难点,可便捷查询环线民宿、景点、美食以及诚信商家信息,助力交通运输企业员工精确锁定消费热点,实现了信用数据与消费行为的有效对接,为构建智慧交通、信用旅游的新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提升诚信商家景点甄别效率。借助扫码身份识别技术,实时展示企业名称及信用等级,助力商家精准区分诚信企业员工与普通游客,提升商家和景区人员信息核对时效,也为未来拓展“查询码”功能提供更多的应用可能性和市场机遇。
提升管理部门监管服务能力。根据小程序提供的各项数据信息,后台可分析企业员工消费偏好和历史行为等数据,建立交通数据共享机制,为全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助力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规划相关产业布局,实现数据的多维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