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包头市东河区聚焦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通过精准发力、多措并举,以制度化、常态化举措系统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诚信环境。
政务诚信提效:智慧赋能促规范
在政务服务领域,东河区以“一网通办”深度升级为抓手,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依托内蒙古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整合资源,深化“网上可办”“全程网办”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新增电子证照类型14类,实现不动产证、社会保障卡等高频证照人脸识别实时调用,累计调用1659次,便利群众“带码即可办”。同时,依托电子监察系统建立“一日三查”机制,对当日即办件、临期滞留件进行精准督办。截至7月,已完成19220件办件监察,通过全程可追溯的监督体系确保审批规范高效,提升群众办事获得感。
商务诚信筑基:信用赋能优环境
商务领域打出“深入服务+信用赋能”组合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开展“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大走访活动,精准掌握企业“痛点”,定制化推送税费优惠政策。严格落实《纳税信用管理办法》,为高信用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并引导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同时,组建“政策宣讲轻骑兵”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多渠道宣传纳税信用理念,并曝光涉税违法案例以强化震慑,推动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显著增强,促进全社会纳税信用环境持续向好。
社会诚信培育:教育浸润树新风
教育系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诚信教育进校园。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升旗仪式、班会、校外实践、诚信宣讲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诚信故事、收集诚信名言,将诚信理念融入日常学习生活。此外,通过设立“诚信教育专栏”展播师生践行诚信的典型案例,激励全社会共同参与诚信文化建设。
司法公信护航:规范司法守公正
执法司法领域以贯彻“三个规定”为核心,通过四项措施织密廉政防控网。在源头防控上,向当事人送达《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告知书》4300余份,梳理21个廉政风险点并制定实施细则;在过程监督中,每月核查30件案件,形成“发告知—即填报—定期查”的闭环管理机制;在延伸监督方面,上半年回访案件300件,将23条建议转化为整改措施;在常态警示上,动态更新干警廉政档案,发送廉政提示短信280余条,并开展警示教育筑牢防线。今年1至6月,“三个规定”实现应填尽填、应报尽报,以公开透明的司法实践赢得群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