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电信诈骗、婚姻诈骗、集资诈骗等以老年人为犯罪对象的诈骗犯罪层出不穷。看似老套的骗局却击中老年人的软肋,使其陷入圈套。老年人最容易陷入哪些骗局?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保健品、黄昏恋、电信诈骗是银发一族最易陷入的三种骗局。三位反诈专家通过鲜活的案例,揭秘骗局背后的“坑老”套路。保健品...
专栏风险提示
法制日报  |   2022-10-07
互联网时代,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推陈出新”。最近,一种新型诈骗悄然出现: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冒充正规机构,或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日前,腾讯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对4.5万个仿冒欺诈类公众号进行打击处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这种冒牌...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近年来,“双十一”是网购诈骗案件的高发时段,总结以往诈骗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不少不法分子以“预售”为诱饵发送木马链接,骗取消费者的定金;二是派发虚假“双十一”红包,诱骗消费者点击,套取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三是利用消费者焦急等待收货的心理,以“退款”或“退货”为由假扮客服,骗取要求消费者点...
专栏风险提示
中国信用  |   2022-10-07
“我们这个单子有四个项目,是非常可靠的。还有6万个亿的款项在银行,我们要把款项接到手,改变我们的一生!”这条语音是广西百色市公安机关在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件中截获的线索。发布这条语音的犯罪人在多个微信群内散布的“改变一生的四个项目”,其实正是从百色市凌云县的诈骗团伙处得到的虚假信息。这样的信...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随着手机卡实名制监管日益严格,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又找到了新的诈骗工具——物联卡。近期,多地警方捣毁多个电信网络诈骗窝点,查获大量物联卡。物联卡由联通、电信、移动三大通信运营商发行,和普通手机卡一样具有上网、发送短信功能。“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只是面向企业发行的物联卡,在网上可以轻易买到。物联卡...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办一张银行卡就能获13万元补贴?近日,徐汇警方会同农业银行,劝阻了一起电信诈骗。2019年2月2日16时许,徐汇公安分局康健新村派出所接到农行浦北路支行报警称:银行内有老人被骗。接警后,值班民警周奇赟、赵玉骏立即赶现场,并在银行门口遇见了报警人、该行行长李可。李先生称之前有一名张姓阿婆,来到银行柜面,要办理12...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装修服务成为消费投诉热点。近日,广东省消委会表示,2018年广东全省消委会受理有关“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投诉共6336件,同比增长54.91%,占全年总投诉量2.31%。其中,广东省消委会受理38件,同比增长15.15%。分析投诉的矛盾性和集中点,主要体现在合同约定、施工质量、服务态度、额外收费、虚假宣传五个方面。以合同约...
专栏风险提示
信用中国  |   2022-10-07
首页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