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诚信建设万里行 >> 凡人善举树典型 >> 新闻详情

凡人善举温暖江西 | 让老表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发布时间:2024-07-22 | 来源:央广网 | 专栏:诚信建设万里行

       央广网吉安7月21日消息(记者刘培俊通讯员莫春盛)甜叶菊,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笔下“让良药不苦口的矫味药”。如今,这片叶子成为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七都乡洋洲村村民们的“甜蜜致富经”。促成这一甜蜜事业的,正是来自该村的农民贴心人、乡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保祥。

  2022年以来,邱保祥采用“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村民们种植甜叶菊,逐步形成了集育苗、栽种、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帮助入股村民增加人年均纯收入3000余元,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余元。

  在永丰县,像邱保祥一样的人大代表、农民贴心人散落在全县的广袤乡村间,以一己之力为一域增光,以一技之长为一域添彩,他们既是产业兴旺路上的领路人,也是生态宜居路上的带头人,更是文明乡风路上的追梦人。

  乡村振兴,风起阡陌间,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文明乡村新画卷,正在永丰广袤乡村间徐徐展开,让老表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产业更旺了日子在富足中越过越甜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是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永丰县各级农民贴心人充分发挥自身在生产经营、农业技能等方面的特长,身体力行地服务农民、建设农村、发展农业,争当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江西富乐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大棚内,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长势喜人。镇农民贴心人、公司负责人刘炳发双手采摘、分拣,一会儿工夫便将菌棒放进身边的两个桶内,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刘炳发从事食用菌生产20余年,掌握了双孢蘑菇、羊肚菌等品种制种、加工技术,是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种菌能手。

  近年来,在用好“土专家”“田秀才”、筑梦乡村振兴等政策引领下,刘炳发累计投资600万元,先后建成年产500万瓶菌种生产车间、5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2700立方米冷库,并获得江西省第二张、吉安市首张《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母种),企业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带动178户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走进永丰县潭城乡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宽敞明亮的大棚里,一排排收割机整齐排列。

  随着潭城乡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力外出务工,全乡农民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日趋明显,农田面临没人种、没力种的窘境。潭城乡农民贴心人李金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在深处,他主动投资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农事服务中心+农户”运营机制,吸纳农户就近就业,配齐70余台农机装备和烘干设备,为就近乡镇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烘、储、售”一条龙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极大提升了潭城乡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效破解了农田没人种、没力种的难题。

  在各级农民贴心人的带动下,从县城郊区到山野乡村,田畴沃野生机勃勃,处处写下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永丰县打造规模化生产基地160个,发展蔬菜、油茶、中药材等富民产业101.22万亩,26家企业获得“井冈山”品牌认证授权经营,累计打造中华老字号2个、赣鄱正品认证3个、“两品一标”49个,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数量全市第一。

  生态更美了日子在宜居中越过越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永丰县农民贴心人带头深入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乡村环境一改“灰头土脸”的昔日面貌,迎来了华丽蝶变。

  走进佐龙乡范家村,一排排农家小院整齐规范,一个个“微菜园”“微花园”清新美观,远处民房错落有致,村道宽敞整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绿水蓝天连成一线,一幅崭新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村民范国清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他说,以前村子遍布着危旧房、空心房以及废弃的禽畜舍、猪牛栏,村庄整体环境脏乱差,公共基础设施滞后,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村道,晴天尘土扬,雨天水汪汪。近年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变美了,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在“公园”遛弯了。

  “过去的范家村,羊肠小道穿土坯房,如今是柏油路直通小洋房。”说到范家村这些年的变化,市级农民贴心人、县人大代表、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志才很是自豪。

  范家村生态宜居家园建设初始,村民普遍存在等待观望情绪,主动支持参与的热情不高,特别是拆临拆违、拆猪牛栏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遇到的阻力非常大。

  “有困难,党员上!”刘志才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变村支部主导的单方治理为村民共商共治,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拆,分片包户上户做工作,在家的就上门当面谈,在外的就打电话沟通,还动员了一批热心的老干部、老教师、乡贤一起做工作,一遍谈不成两遍,两遍谈不成三遍……许多村民从强烈抵触变成了主动配合,宅基地以旧换新、环境卫生治理等“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容村貌迎来大改观。

  三分建,七分管。村容整治后,管护跟不上,又成了村民们的烦心事。刘志才又探索推进积分管理模式,鼓励村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乡村治理。村民通过参加村级公共事务获得积分,好人好事、新风良俗有了荣誉分值,给无形的村规民约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凸显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

  “我来包村东口的路段,我住在那附近!”“我家旁边是重灾区,我来管!”在村民大会上,老党员范国瑞积极表态,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参会人员,全村所有公共空间“三包”责任、卫生巡查责任全部有了着落……

  截至目前,范家村全面拆除庭院围墙、附属房4600余平方米,全村51户村民颁发了全县首批宅基地资格权登记发证,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路面2000余米,修筑沟渠3000余米,立面改造1万余平方米,种植柚子、橙子、金桔等多种果树1000余棵,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乡村新图景,更是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乡风更好了日子在和美中越过越甜

  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永丰县各级农民贴心人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载体,推动移风易俗,以文育人,提振榜样力量,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文明乡风。梅坑村所在的瑶田镇是明代状元罗伦、著名理学家梁汝元的故里,历来尊贤重教,先后有36人高中进士。公元1553年,37岁的罗伦在家乡创建了聚和堂,同时建立了一所新型的家族式公办学校――夫山书院,开始了他的教育改革,通过聚和堂的家族式公办学校,将家族子弟全部聚集到祠堂中统一接受教育,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养成相亲相爱、礼让文德的优秀品质。

  如今,在梅坑村祠堂里,省级农民贴心人、市人大代表、梅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戴健圣正在重现当年夫山书院耕读传承的盛况,他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搬进祠堂,并聘请退休教师、乡贤等担任志愿者,开办国学少儿班,教授诗词、书法以及《千家诗》《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课程,结合村民意愿,又陆续增设了老年班、农技班,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村民文化素养、激发了内生动力。村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民乐队、广场舞队等一批文体团队,村子里“搓麻”洗牌声渐渐被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和村头文化广场的欢歌笑语取代。

  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培育文明乡风。“以前村里办事儿,打肿脸充胖子的大有人在,不仅经济负担重,还造成了极大浪费。现在新事新办,各家各户红白事都按理事会章程来,及时刹住了吃喝攀比风。”说起近年来的变化,石马镇农民贴心人、梅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福生感触颇深。

  为了杜绝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不良现象,在张福生的推动下,梅田村在全县率先牵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不攀不比、节约简办,并召开村民大会,设定了办喜事、丧事的标准和上限,切实减轻了村民生活负担,受到广泛赞许。如今,花费不超过1万元,就可以在梅田村办一场像样的婚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新风尚在梅田村蔚然成风。

央广网 | 2024-07-22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