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联合奖惩 >> 社会诚信联合奖惩案例 >> 新闻详情

甘肃成县:诚信借阅点亮乡村文化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5-11-06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联合奖惩案例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甘肃成县抛沙镇东罗村农家书屋的木质书架上,村民们正在专门阅读农技书籍,几名孩子围坐在阅读区翻阅绘本,管理员台富霞忙着整理新到的图书——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正是当地农家书屋提质升级后的日常景象。

  近年来,成县抛沙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深耕农家书屋“建、管、用”文章,让昔日的“书籍仓库”蜕变为滋养民心的“精神家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精细管理筑牢服务根基

  “以前找本书得翻半天,现在按类查找,登记借阅都方便,我们天天想来坐坐。”村民苏凤琴的话道出了书屋管理升级带来的新变化。

  抛沙镇构建起“镇级指导、村级负责、专人管理”的工作格局,选拔村干部、返乡青年等热心人士组成管理队伍,通过制定《管理员岗位职责》,将开放值守、图书整理等工作标准化,推动管理从“被动看管”向“主动运营”转变。

  为提升服务的精准度,镇上对图书实行“一书一码”分类管理,涵盖少儿、科技、文学等多个门类,方便村民快速查找。同时公开借阅制度,推行“电子+纸质”双轨登记模式,明确借阅数量与期限,既保障图书管理规范有序,也培养了村民诚信借阅的文明习惯。

  温情服务浸润乡土人心

  “书屋周末不关门,晚上还能来读书,农忙时也能错峰借书,太贴心了。”种粮大户贾江龙的夸赞,源于抛沙镇对开放时间的灵活调整。

  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当地打破“朝九晚五”作息限制,重点保障周末、晚间及农闲时段开放,真正实现“门常开、人常在、服务不断档”。

  聚焦特殊群体需求,书屋常态化开展“温情追忆”老年读书分享会、“快乐假期”青少年阅读营等活动,让文化服务精准触达每一个角落。70多岁的独居老人贾献珍常说:“在这里既能看书,又能和老伙计们聊天,心里暖和极了。”这些充满温度的举措,让农家书屋成为连接邻里、温暖人心的文化纽带。

  功能融合激活文化效能

  “以前书屋只有书,现在能学技术、听宣讲,还能和街坊们交流致富经。”返乡创业的徐晶感慨道。

  抛沙镇打破单一阅读功能局限,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活动室、儿童之家等场所联动共建,打造集阅读、培训、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如今的农家书屋,既是政策宣讲的“主课堂”,农技专家定期在此开展种植养殖培训;也是社情民意的“联络站”,村干部与村民在读书间隙畅聊村务;更是乡村治理的“润滑剂”,邻里纠纷常在交流中化解。这种功能融合的发展模式,让书屋从单纯的阅读场所,升级为凝聚人心、助力发展的“乡村文化沙龙”。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活则乡村活。抛沙镇农家书屋的提质升级,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涵养了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底气。随着数字化服务的逐步推进,这座扎根乡土的“精神粮仓”必将焕发更强活力,让书香浸润乡村每一寸土地,让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持久动力。

信用中国 | 2025-11-06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