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信用+”新模式
为深入推进信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信用体系融合作用,滨湖街道在加强信用与基层治理融合发展上下足“绣花”功夫,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充分发挥信用在服务企业、社会治理、推动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作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信用+”新模式。
组织领导到位。准确把握基层治理多元化、精细化目标要求,注重完善顶层设计,夯实组织保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信用+”奠定基础。成立由街道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相关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的信用建设领导小组,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队伍保障三个方面,指导、协调、推进信用街道工作。设立社区网格信用议事会,聚焦全要素网格建设,整合辖区资源,精心选聘专职网格员当好诚信“践行者”,在矛盾调解、爱心助学、贫困帮扶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优诚信“善治”品牌。依托“红色物业”联盟,加快推进物业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针对老旧小区治理难点,探索“业委会+邻里互助”模式,切实打通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宣传引导到位。构建“人人共治”治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街道诚信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媒介载体,广泛开展诚信宣传,先后在滨湖社区、师大社区、向阳社区等相继开展“诚信铸就商誉 环境促进发展”“诚实守信为荣 失信忘义为耻”的主题倡议活动以及“诚以立德 信以立身”儒信大讲堂活动等,并组织街道诚信建设宣讲团走进滨湖小学、西北师范大学和万众产业园等,激励居民企业弘扬诚信精神,培育诚信风尚。另一方面,开展好“信用+网格”信用建设宣传活动,依托街道网格化社会治理,在辖区滨湖广场、菜市场、小吃一条街等小微企业聚集区深入开展“企业亮信用”诚信实践活动,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激发辖区经济发展活力。
考核评价到位。开设“红色信用银行”,强化结果应用,增强社会共识,将诚信涵养融入为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基层治理领域,让“信用有价”成为社会共识。构建信用积分评议长效化、规范化机制,形成“包抓-积分-兑换-表彰-带动”的工作模式,结合社区网格实际,在社区邻里设置环境卫生、公益宣传、社区调解等志愿服务点,推进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信用服务项目和积分标准,包抓领导、社区书记和网格员分别对网格内的民企进行信用评价打分,对年度信用积分高的居民和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兑换信用礼品,实现“信用+志愿”双循环的良好局面,激励居民企业参与社区网格信用建设,将信用积分评议的正向激励效能延伸到基层治理各方面。
服务监管到位。坚持服务中强化监管、监管中优化服务,监管与服务并重。严格落实“六必访”“工业专班”等制度,分类制定包抓方案,全面推行“问题收集、清单交办、跟踪督查、结果反馈”闭环运行机制,切实做到“企业的忧和急在哪里,包抓工作就跟进、延伸和拓展到哪里”。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对守信企业实行“无事不扰”的宽松监管模式,对失信企业则加大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同时街道在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监管、信用惠民便企场景拓展等方面加强与市场监管所等不同部门、领域之间的紧密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请进行滑动验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