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信易+ >> 信用+农产 >> 新闻详情

陕西杨凌:创新推行“信用+监管”新模式,为食品安全上“双保险”

发布时间:2025-09-24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信易+

       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纵深推动服务型执法实践,激励经营主体合规守法经营,营造公平公正、可预期的市场发展环境,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管局推行以信用为“标尺”和“指挥棒”的差异化监管模式,为食品安全治理注入新动能。

  精准分级:让监管“有的放矢”

  制定《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实施方案》,构建了“信用+风险+规模”三维监管模型,率先在植物提取食品生产企业试点。依据此模型,企业被科学划分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四个信用等级,并对应实施差异化的监管策略,明确规定年度检查频次上限:A级企业享“信用激励”,年度检查不超过1次,最大限度减少干扰;B级企业受“常规监管”,按常规计划进行检查,保持适度监管压力;C级企业遇“重点关注”,适当增加检查频次和力度,实施重点监控;D级企业被“全面监测”,进行最严格的监管,检查频次无上限,确保风险可控。推行“守信少扰、失信严管”的机制,有效实现监管资源的精准投放,让诚信守法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让潜在风险无处遁形。

  智慧赋能:让监管“耳聪目明”

  精准分级是基础,智慧手段则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加速器”。在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的同时,深度融合现代化科技。“非现场智慧监管”:广泛应用远程视频监控、关键环节在线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预警等手段,让监管触角无处不在,大幅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织密“三位一体”防控网: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自查),优化政府部门监督抽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监督(社会协管),形成监管合力。“阳光透明”执法:严格执行“扫码入企”检查制度,确保检查行为可追溯;检查报告书面反馈企业,检查结果上传平台、依法公示,保障执法公开公正。“温度”柔性执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与服务式监管,对非主观故意、未造成危害的轻微违规行为,适用“首违不罚”制度,重在指导企业及时整改、消除隐患、提升管理。同时,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创新推行“四书同达”( 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承诺书、合规经营提醒书同步送达)和政务大厅信用修复窗口、简易修复“48小时绿色通道”等举措,助力失信主体重塑信用,体现监管的“力度”与“温度”。

  焕新图景:安全与发展“双赢”

  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深化,以“信用”为笔,精心勾勒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以“精准”和“智慧”为核心的监管革新,不仅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筑起更坚固的防线,更通过优化监管服务、减轻合规成本,有效激活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当企业负责人因获得A级信用而展露笑容时,背后是监管方式创新带来的企业安心生产、市场活力迸发与消费者信心增强的多赢局面。

信用中国 | 2025-09-24

请进行滑动验证

x